論咖啡界的“碰瓷”藝術
最近咖啡界炸了:星巴克被告了……
狀告星巴克的是新晉網紅咖啡品牌——瑞幸咖啡。瑞幸這條“鯰魚”已經玩的風生水起,將中國的咖啡市場攪的天翻地覆了。
5月8號,瑞幸咖啡在國家會議中心召開新聞發布會,宣布完成500家 門店布局,試營業結束,正式營業開始。數據顯示,截止5月8號,4個月的試運營期間,瑞幸咖啡為130萬用戶 供應了500萬杯咖啡 。而在華開業12年的costa咖啡僅僅只有420家門店。
作為普通的餐飲從業者 ,從瑞幸咖啡的瘋狂擴張中 我們能學到什么?
互聯網營銷也是碰瓷的藝術
開業營銷最重要是獲取足夠多的關注。越快的時間讓越多的人知道就是省錢。瑞幸咖啡當然明白這一點。
今年3月份,筆者就在朋友圈 看到了瑞幸咖啡的廣告,并且一個月內看到了3次。再后來,電梯 里鋪天蓋地的都是湯唯和張震的“這一杯,誰不愛”海報。
第一步:“干掉星巴克”
瑞幸一登場的定位就是干掉星巴克。瑞幸咖啡創始人錢治亞公開表示,“超越星巴克, 是我們創業的目標”。
比星巴克低10塊的中段價格定位,大師拼配的阿拉卡比咖啡豆,30分鐘內不到就賠的順豐配送。全部與星巴克差異化。 瑞幸咖啡努力給大家樹立一個形象,“我是人人都喝得起、喝的到的好咖啡哦!”
接下來是鋪天蓋地的拉新活動,買二送一,買五送五,生猛砸錢的方式最粗暴也最有效。 4個月,一二線城市所有寫字樓的白領, 沒人不知道瑞幸咖啡了。
“瑞幸咖啡利用廣告和補貼獲取用戶規模和品牌認知,將自己定位為一個顛覆者 ,用更低的價格和更高的便利性來提升咖啡體驗。”
“干掉星巴克”一喊出來,一干自媒體人就出來測評了。“口味不如星巴克”,“星巴克推崇的是第三空間理論,即咖啡店是家和公司外的第三個空間。這是瑞幸做不到的”,“6塊錢的免費咖啡你們挑剔什么”等等。雖然褒貶不一,但更多的人知道了瑞幸咖啡。
第二步:挖角星巴克
瑞幸咖啡去年底便開始從星巴克“挖人”,主要招募對象為中高層管理人員,且部分崗位開出的薪酬超過星巴克同崗位3倍以上。
有消息稱,星巴克北京市場約七分之一的員工已被瑞幸挖走,部分重要門店的高端手沖咖啡崗位員工甚至被挖走近四分之一。
這不是重點,重點是這個“小道消息”為什么人盡皆知了?
第三步:起訴星巴克
經過之前的全面圍剿和側面挖角,光明正大的”碰瓷“終于來了。 5月15日,瑞幸咖啡召開媒體見面會,發布一封公開信公開聲討星巴克。
瑞幸咖啡在公開信中起訴星巴克兩宗罪。 一是星巴克與很多物業簽訂的合同中存在排他性條款:即使物業空置也不能租給“咖啡館” ;二是星巴克頻繁施壓要求供應商站隊,星巴克和瑞幸必須二選一。
不管瑞幸的動機是什么, 他都有起訴的權利。而且,星巴克大概率有這樣的問題。即使你不喝咖啡,你可能也看到這條新聞,暗自忖度“又有人要搞事情啊”,然后順手百度了下,瑞幸咖啡是個啥。瑞幸的目的就達到了。
自己制造話題。紅黑互碰。這樣的手段是不是很眼熟?神州專車之前對Uber也做過一次,雖然當時被消費者罵的很慘。但是神州專車的下載量確實提高 了。
巧的是,瑞幸咖啡的創始人錢治亞 ,就是神州優車的前任COO。
我們從中可以學到什么?
行業老二對老大從來都充滿覬覦之心。前有巴奴毛肚突破海底撈,后有瑞幸追趕星巴克。
1、在注意力經濟時代,“碰瓷”未必是個壞事。
餐廳新開業,或者品牌新成立。你也可以叫囂同類型最火餐廳或者行業老大。做活動,如果不比XX家好吃,就送霸王餐。最重要的是,先把顧客吸引來。 但請注意,這是引流的方法,留住顧客還是要靠產品。
再延伸一下,前陣子很流行的“漏洞營銷” 推廣策略,也可以使用。所謂漏洞營銷,是指商業活動故意放出一個漏洞里,利用人們自以為很聰明的心理來完成活動的病毒營銷。
之前肯德基 APP 就故意放出“漏洞”,只要用戶將賬號生日設置成 2017-8-28 就能獲得全家桶半價優惠券的 BUG,一時間大量用戶紛紛下載注冊,沒多久肯德基APP就竄到iOS熱門APP排行前50。
餐廳新開一般會上團購。故意設置錯團購券的金額,或者不小心延長使用時間。混進幾個本地社群、發微博@本地號,傳播這個點,餐券的購買量一定會大幅提升。
2、用自己最擅長的點攻擊敵人最薄弱的點
木桶理論,大家都聽說過。一個木桶能裝多少水,取決于最短的一塊板。但是進入互聯網經濟時代,長板理論更加適合。
社會分工高度細化,任何企業或個人,只要有足夠優勢,就可以一招鮮吃遍天。
長板理論也從側面印證了瑞幸咖啡的成功。星巴克的長板是供應鏈、產品品質、社交化場景,但是短板是排隊時間長、沒有外送。但是瑞幸咖啡不同,他首先打出的就是配送快這一突出優勢。國內新興的連鎖咖啡都是針對星巴克的短板出擊。 不只瑞幸,連咖啡也是靠外送起家。
所以,對于普通的餐飲從業者來說,也一樣。
不管是口味、服務、環境、創意,任何一個方面你下苦功修煉成精就可以, 其他方面就算平平,也一定可以有立足之地。就像海底撈服務稱霸天下,但是巴奴靠極致的產品主義,一樣可以突圍。
先突破一方面,剩下的再慢慢優化。就怕全面抓,結果哪個方面都表現平平。最后只能關門大吉了。
結語
市場競爭是殘酷而血腥的。就像當年的諾基亞,“我們并沒有做錯什么,但不知為什么,我們輸了?”可以說,具有強大互聯網基因的瑞幸咖啡有一個萬眾矚目的開始,至于能不能笑到最后,就看品牌內核能不能持久提供動力了。(本文轉自舌尖上的生意經)
【推薦閱讀】:
-
2019-04-16
中國將成為咖啡消費大國,咖啡館該如何自處?